昨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,并宣布完成由General Catalyst领投的。在本轮融资之前,Paradigm还曾获得包括Y Combinator在内的
昨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,并宣布完成由General Catalyst领投的。在本轮融资之前,Paradigm还曾获得包括Y Combinator在内的200万美元Pre-Seed轮投资(约合人民币1436万元),(约合人民币5026万元)。Paradigm创始人兼CEO Anna Monaco称,这笔资金将投入到一条“节奏非常快的产品开发路线”中。
Paradigm由23岁的Monaco创办,其产品最独特的一点是:每一个表格单元格里都住着一个AI智能体。整个系统部署了5000多个Agent,支持为不同列和单元格设置专属提示词和格式,让AI自动完成数据抓取、分析和填充。
Paradigm和很多“AI表格助手”不太一样,它不是简单地帮你写函数、生成分析报告,而是直接把AI变成一个个嵌入式Agent,负责表格中每一项任务。
Paradigm的操作方式也不复杂。用户可以上传已有数据,或直接让AI助手找出所需信息;添加新列时,还可以为其指定要抓取的细节、数据格式和类型,剩下的交给Agent处理。
其背后的模型来自Anthropic、OpenAI(包括GPT-5)和Google Gemini,Paradigm支持模型切换,用户可以根据任务复杂度和预算选择不同推理强度与调用频次。Monaco称,他们与模型提供商紧密合作,确保调用额度足够高,并将模型的选择权部分交还给用户。
Paradigm中,每个Agent还能访问全局上下文——不仅能引用其他单元格的数据,还可以联网、调用自定义工具,实现“跨表判断”或多表格间的信息关联。例如,一家咨询公司可以让AI自动汇总来自多个部门的季度KPI数据,统一格式输出,省去大量手动整理。
Monaco早在“AI Agent”一词流行前便已着手开发相关产品,此前构建了多个聊天机器人,随后将AI Agent的思路迁移至更通用的界面——电子表格。
她回忆道,“我发现自己和很多人一样,把CRM这种重要数据都塞进表格里,因为表格最灵活。但问题是太难维护了,需要重复做很多事。我就顺着这个痛点,做了一个能自动干活的AI表格。”
随着用户反馈的积累,Paradigm从Monaco为自己打造的原型工具逐步走向商用。现在,这款产品已经支持多人协作、组织内共享表格和文档、自动发邮件、搭建数据流转工作流等功能。客户群也逐渐扩大,目前已服务于EY(安永)、AI芯片公司Etched、AI编程平台Cognition等企业。
Paradigm按订阅制收费,基础版起价为每月20美元(约合人民币144元),也提供按用量计费的企业版本。
这条赛道之所以热,是因为钱在加速流入。PitchBook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中旬,美国“未来工作”与“生产力工具”领域的初创公司已吸引约92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,606亿元)投资,远超2024年全年总额的70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5026万元),同比增长142%。
但Paradigm并不想把自己框死在“AI版Excel”里。Monaco强调,他们更愿意把Paradigm看作“借用了表格外形的AI工作流平台”,未来未必局限于表格。“现在最成功的AI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:能解决当下的问题,也为未来形态打下基础。这是我在创业前就一直问自己的问题。”